第九百九十三章 天山集团-《我的1999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  “机会比较合适?”
      徐良颔首后,“从04年开始,上面为了抑制经济过热,对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等高耗能,高污染企业限产,银行催贷,很多前期负债扩张的水泥企业都出现了财务危机。
      这时候正是并购扩张的好时候。
      要不是天山集团正在整合,根基不固,去年的产能就不止扩张一倍了。”
      他手里不缺钱,缺的是机会。
      如果不是上面的政策有变化,根本没有这么多资质不错的企业给他收购。
      “当初我把铁本推荐给你,你却拒绝了。
      如果现在有铁本,再配合优尼科资源,打通上下游,不管是优尼科还是铁本,竞争力都将远超同类企业。”姜晓阳道。
      “道理是不错,但我也没长前后眼。”
      他当初投资福特斯克金属集团,只是单纯的看好三起三落的安德鲁弗雷斯特。
      并不知道最后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最后一定能找到铁矿。
      所以,对铁矿企业的下游钢铁公司没什么兴趣。
      “现在呢?”
      “机会已经过去了。”徐良叹了口气。
      如果收购铁本或者其它钢铁企业,不管是收购谈判还是整合,都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。
      到时候,房地产市场复苏,基建市场重新恢复繁荣。
      日进斗金的钢铁公司谁会卖?
      而且再有两年就是次贷危机了。
      现在入场,虽然不算接盘侠,也没差太多。
      “你的意思是钢铁市场要复苏?”
      “上个月泰华参与京城、魔都、鹏城、羊城等地的土拍,所有地块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。”
      姜晓阳明白他的意思。
      对钢铁需求最大的就是房地产市场。
      一旦房地产市场复苏,钢铁市场也随之复苏。
      大部分欧美企业都是分散持股,只要给管理层足够的好处,他们不介意把业绩不错的公司卖掉。
      但华夏企业界不同。
      大部分公司都掌握在第一代创始人手里。
      他们对自己创立的公司感情深厚,除非是经营上遇到了难处,或者自己不想干了,基本不会卖掉。
      “可惜了。”
      “没什么好可惜的,以后还有很多机会。”
      看了看时间,徐良站起身。
      “不聊了,睡觉。”
      “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