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个现代北京人回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,一口地道的京腔保证会被人当成本地京爷。 宋代的白话文虽然跟明清时期略有差异,但差异已经不多。 在市井发展繁荣当中,话本自然流行起来,极大丰富了汴梁百姓的生活。 赵骏听到宋彩的话,纳闷道:“什么都有是指?” “就是那个。” 宋彩挤眉弄眼,表情逐渐猥琐。 赵骏一听,立即严词拒绝道:“宋兄说的什么话,我岂是那样的人,我赵某是看《春秋》的!这类东西,若是我见到了,必要狠狠地批判批判!” 宋彩便换了副表情,连连点头道:“正是正是,我的意思是到时候拿些这种书,送到赵兄府上,给赵兄批判一番!” “那是最好。” 赵骏点了点头,环顾四周。 老板便凑了过来,堆砌笑脸向宋彩说道:“这位官人真是好见识,咱们远景书社,是全书香坊书籍最多的地方,什么书都有。” 说着又对赵骏说道:“这位公子想买什么书?只要能说出个大概来,小店必能满足公子的任何要求。” 他称呼宋彩为官人,称呼赵骏为公子,就属于看人下菜,认出了赵骏身份不简单。 宋彩也不恼,熟门熟路地指着里间说道:“我最近正想买点话本回去看,待会店主领我去看看。” “是是是。” 掌柜的连连点头。 赵骏则说道:“我听说你们远景书社有印刷坊?” 掌柜的顿时眼冒金光道:“有有有,公子是想刊印诗集,还是撰写文章?” 这可是笔大买卖。 古人要想出版自己的作品,可不是投稿出版社,而是自费找印刷厂。 当时印刷难度比较大,想要刊印自己的诗集文章,就必须要印刷厂自己雕刻雕版,成本非常夸张。 一整套雕版按字数往往需要几十甚至上百贯,要是字数多,比如几十上百万字,花费上千贯都有。所以刊印诗集可比单纯卖书赚钱,不管别人印多少书,都是卖的雕版的价。 因此掌柜的遇到这样的大主顾,自然很高兴。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,赵骏说道:“嗯,我想买个现成的印刷坊,自己印刷,听说你们想把印刷坊卖掉,就过来问问。” 掌柜的当时就长大了嘴巴。 以为是个大主顾,没想到人家太有钱了,直接要买印刷厂。 他劝道:“公子若是想印刷自己的诗集文章,没必要买印刷坊回去,以后把样纸送来,我们帮忙雕刻就是了。” “你不懂,以后要弄的东西太多,还是买个印刷坊更方便。” 赵骏说道:“你们不是正在对外出售吗?” 掌柜的想了想道:“这事确实是东家吩咐的,不过具体事宜还是要问问东家。” “去叫你东家来吧。” “是。” 掌柜的知道这位看外面的保镖就知道是贵客,不敢怠慢,吩咐店里的伙计招待好,自己急匆匆跑出去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