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九十三章 朝闻道-《帝国玩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怎么实现的?砸钱呗,为了减弱地震波对设备的影响,在整个实验室的地基上配了减震,这种事情咱们连想都不敢想吧?”
    “怎么不敢想?”
    谁也没想到,一直在前面默不作声的王中军,竟然突然说了一句话。
    “不就是钱吗?如果给房子装减震就能提升加工精度,那我们干嘛不这么做?”
    “给房子装减震……很费钱的吗?”
    王中军这话一说出来,下面人竟然稍微安静了片刻,然后纷纷深吸了一口气。
    是啊……新科差钱吗?
    下面这些研究员的思维,主要还是没放开。一方面是之前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,主要方向就是挖掘现有技术的极限。从湿法蚀刻向干法蚀刻转变,或者再远点就考虑等离子刻蚀,这已经是业界最新动态了。
    另一个人难免受社会环境影响,这种付出极大成本去减少很微弱误差的投入产出比,总感觉未免有些败家了。
    虽然王中军的实验室每年的科研经费都不缺,可花钱毕竟也是需要想象力的。51 
    “当然,给房子装减震暂时还不到这一步。”
    王中军若有所思,沉吟着说道:“不过,这确实是一条路子。”
    正常的科研计划,当然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,需要循序渐进来逐渐将一项技术发展成熟,然后再进行下一代技术的研发。
    谁都知道碳化硅、氮化镓这些材料比硅晶圆的性能更好,但半导体产业还不是在吃单晶硅这条路线,还不知道要吃到哪一年去呢。
    不把单晶硅的潜力挖光、不在经济上无利可图,产业界怎么有动力去更新换代?
    但问题是,如今摆在王中军面前的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研发项目。
    微纳米级的纳米光栅,不仅时间紧、任务重,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战略。就是在这个时候,我们才有一个优势,可以不去讲所谓的经济规律,去拼尽全力的做一件事。
    在这一代中国人心中,时代的使命感仍然充满了崇高的精神。
    成本,并不应该在王中军这个项目的考虑之中。
    “我们必须推翻目前的技术路径,蚀刻法的加工精度是无法满足需求的。我们必须要有更高的加工能力,必须跳出目前的半导体加工思路……”
    “更高加工能力……原子力显微镜怎么样?”
    王中军的自言自语,让所有人都有些目瞪口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