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朱标摩挲着案上的《大明律》,心中五味杂陈:“高炽所言,确有道理。朕只想着宽仁,却险些忽略了贪腐的顽固性。可若不调整严刑峻法,又如何体现承天朝的仁政?如何安抚百官之心?” 朱雄英也附和道:“高炽说得没错,贪官污吏的贪婪本性难移,一旦失去约束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洪武朝的律法确实过于严苛,不少官员因小过而获重罪,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朝堂稳定。我们该如何平衡宽仁与反腐的尺度?” 朱高炽见二人已然醒悟,放缓语气说道:“丧标,雄英,并非不能调整律法,而是要‘择其弊者改之,存其利者留之’。对于那些针对无辜百姓、惩罚过重的条款,可酌情宽减;但针对贪腐、谋逆、叛国等重罪的严刑峻法,必须坚决保留,甚至要进一步明确量刑标准,让贪官污吏知道,承天朝虽行仁政,却绝不容忍贪腐!” 他提出具体构想:“我们可以颁布新政诏书,明确‘宽刑不宽贪’的原则——对百姓轻徭薄赋、对小罪从轻发落,彰显仁政;但对贪腐官员,仍沿用洪武朝的重典,甚至加重对窝案、大案的惩处力度,同时完善监察体系,让都察院与锦衣卫各司其职,形成监督合力。这样一来,既体现了新帝的仁心,又保留了对贪腐的震慑力,还能让皇爷爷看到,我们并未全盘否定他的治国理念,只是在其基础上优化完善,两全其美。” 朱标与朱雄英闻言,眼中顿时亮起光芒。 朱标沉吟片刻,颔首道:“高炽这个‘宽刑不宽贪’的思路甚好,既守住了反腐的底线,又能推行仁政,可谓一举两得。如此一来,既能安抚百官,又能震慑贪腐,还不会让父皇觉得我们否定了他的心血,确实是平衡之道。” 朱雄英也补充道:“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配套推行官员考核制度,将清廉与否作为晋升的核心标准,对清廉官员给予重赏,对贪腐官员严惩不贷,形成‘奖廉惩贪’的导向,让官员们明白,与其冒险贪腐,不如恪守本分、凭借政绩晋升。” 三人越议越深入,从律法调整到监察完善,从官员考核到民生举措,承天新政的轮廓逐渐清晰。 烛火燃至深夜,文华殿内的讨论声渐渐平息,取而代之的是三人眼中的笃定与自信。 第(3/3)页